

十點一刻Oct 14, 2021

Q2說書人EP10-天橋上的魔術師|吳明益/著

Q2 說書人EP9 - 臺北人|白先勇/著

Q2-8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著

Q2說書人EP7 - 紫色裙子的女人|今村夏子/著
《紫色裙子的女人》從執念與憧憬衍生出的瘋狂、滑稽,兩位女人之間觀察與被觀察的搶倳,誰才是真正的窺視者?還是在故事外,正在閱讀這個故事的你?
我家附近有個人稱「紫色裙子的女人」,附近的公園裡,甚至有張長椅被稱為「紫色知子女人的專屬座位」。
如果她是「紫色裙子的女人」,那我就是「黃色開襟衫的女人」了。
只是很可惜,沒有人知道「黃色開襟衫的女人」的存在,不像「紫色裙子的女人」那麼出名。
我想說的是,我已經從很久之前就想跟她做朋友了。
想呀想,我決定誘導她到我們公司上班…
終於! 我們第一次講話了,而我的人生卻開始走樣…
究竟,「紫色裙子的女人」真的存在嗎?
那,「我」又是誰?
「紫色」與「黃色」重疊在一起之後是混沌的「黑色」; 「我」想和「紫色裙子的女人」做朋友,而「我」是「黃色開襟衫的女人」。「紫色裙子的女人」在這個地方很出名,她的頭髮永遠毛燥燥的、皮膚看起來也乾乾的,但是沒有人不知道她; 相反地「黃色開襟衫的女人」像是沉默的存在,無需刻意偽裝就自然的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所以,「我」想和「她」做朋友! 是因為「我」太不起眼,所以羨慕「她」在公園裡還有專屬的座位嗎? 還是「她」是由我而來、從我而生?
在閱讀完《紫色裙子的女人》之後,「她」究竟是誰? 而「我」是真的存在嗎?

Q2說書人EP6 - 世界|南派三叔/著
因為眼睜睜就又要是一部『鉅作』,怎麼捨得讓你也和我一樣茶不思、飯不想的等待下一集呢?!
在醫院療養的那段時間,我收到一封信。信封裡有一支收錄了2370段夢話錄音的錄音筆,以及一張賀卡。
賀卡的背後寫著「這是我一個朋友錄下的自己的夢話,知道你喜歡稀奇古怪的事情,不妨聽一聽。」錄音筆的主人叫南生,他每天都在夢裡用自己都聽不懂的一種方言,訴說著另一個死人的人生!
『世界』這個小說的名字,很多人都用過,他們表達的意義各不相同。我並未想在這本小說裡,去描述一個龐大的天穹下的林林總總,我寫的是另一個方面的世界,這個世界的概念,也許和你聽過的任何場合的世界,都有所不同…
最後,同樣不要在故事的前三分之一處給這個故事下結論…

Q2說書人EP5 - 未來|湊佳苗/著
長大的章子,讓我再問妳最後一個問題。
我還活著吧?活到妳那個年紀了吧?

Q2說書人EP4 - 親愛的共犯|陳雪/著
『你願意為愛的人付出什麼? 殺人、做牢、終身禁錮著?!』你知道沒有人可以獨自綻放出光芒的嗎?如果沒有夜晚的黑暗,你怎麼知道自己是明亮的? 光照耀到的地方就會有影子,如果沒有一個永遠的影子,你怎麼有辦法永遠走在陽光下?
喜悅育幼院位於S市市郊一處山腳下,占地寬闊,遺世獨立。院區六百坪,設有六棟兩層樓房供院生居住,另有一棟教職員宿舍,一樓為院長住家。院區附設有幼兒園、餐廳、操場、圖書室、禮堂,設備齊全。育幼院在一九九五年開始採家庭制,將數十名院生分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青山、綠水六個家庭,青山與綠水兩家的院生均為十六歲以上,其餘院生則按年齡性別平均分配,一家五到八名院生,由兩個生輔員照顧,院區也有社工員加以輔導。學齡前的幼童在院區自設的幼兒園上課,其餘學生則到附近的中小學就讀,高中與高中以上則按照考試分發至各區就讀。
崔牧芸還記得親生爸爸的模樣,他身上有一種油的味道,臉上手上老是髒髒的,不過爸爸做菜很好吃,也會逗她玩,爸爸帶她去參觀他工作的地方,是個大大的修車廠,爸爸用滑板將身體滑進車底下,再滑出來,手上會拿著奇怪的東西,很像變魔術。她也記得爸爸病倒的樣子,臉總是蠟黃的,肚子鼓鼓的像皮球,爸爸病倒後,爺爺奶奶就來家裡住,他們家很小,兩個小房間都擠滿了東西。爸爸死後,爺爺奶奶老是和媽媽吵架,媽媽一生氣就跑出門,幾天不回家,爺爺奶奶也常出門就不回家,崔牧芸上小學了,學校沒有供應午餐,那是最慘的了,時常一整天下來也沒什麼可以吃。餓著肚子回家,屋裡黑黑的,一盞燈也沒有開。

Q2說書人EP3 - 色.戒|張愛玲/著
誰能說電影版的《色,戒》太過縱情慾呢? 如同王佳芝形容的那一條蛇,其實一開始就已經存在了,只是王佳芝選擇的『忠誠』所向為自己的內心,當被喘不過氣息的擁抱住時,王佳芝才明白除卻巫山不是雲。

Q2說書人EP2 - 兒子的大玩偶|黃春明/著
這一次先謝謝許多人的支持,讓『十點一刻』榮登 #KKBOX 2020年百大Podcast的排行榜 ♥
第二集FiFi說書的是黃春明老師於2009年出版的《兒子的大玩偶》中同樣也被翻拍成電影的《蘋果的滋味》; 《兒子的大玩偶》裡的坤樹,為了生計裝扮成廣告人,在街頭四處遊走,慣看父親小丑面目的孩子,有天看到父親未上妝的臉龐時,竟認不得而嚎啕大哭,無奈的父親只好取出粉塊,在臉上慢慢地塗抹起來; 《蘋果的滋味》則描述了台灣在美日兩國經濟殖民下的社會圖像,受傷的工人阿發,受洋人饋贈,竟忘記自己失去了一條腿的悲哀,如此的反差與卑微,莫不叫人揪心…

Q2說書人EP1 - 做工的人|林立青/著
工地現場有如被遺棄的世界邊緣,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在此掙扎求生,心知肚明再怎樣拼搏也翻身無望。權力者毫無憐憫地欺壓,大眾帶著優越的想像遠望--- 反正「偏見」的標籤已經輕鬆貼上了,又何必費心呢?

EP23 你好嗎 ?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總是獨自一個人在夜深時釋放情緒,那麼你一定懂得總會有些白晝時假裝遺忘的回憶會無預警瞬間片段閃過腦海,然後就會出現一個人突然讓你有股衝動在內心想問問他 (她):「你好嗎?」
我們都沒有真正拿起手機或是打開通訊軟體,因為過了許多年的時間教會成長為大人的必經之路就是『遺忘』。

EP22 紀念品
《紀念品》包含的形式非常多種; 有的人認為是一樣塵封已久的生日禮物、或是第一次約會時候的遊樂園門票、或是第一次出國旅遊時小心翼翼保留到回憶的機票…只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可以記錄青春的也有每一個時期的音樂CD。大概就是像《曼哈頓練習曲》裡綺拉奈特莉提到音樂是最personal的事情,所以很難和其他人分享自己喜歡的作品。
已經過時的CD,但是歌卻永遠都在腦海中,當然不能忘記的就是柏原崇『No Where』,因為惡作劇之吻一戲成名後帶著自己的親朋好友們成立的『No Where』Another World (雖然好像只出一片就結束了…科科) 還有櫻井裕一郎的一個人的牙刷、GoldPlay、以及眾多的傑尼斯啊 (尖叫) 有什麼可以比音樂更能『有形』的紀念著青春呢? 如果不是因為要搬家,根本不會想到自己的藏在抽屜裡的青春…(笑)
如果你也聽到了這一集《紀念品》那就一起來整理一下塵封已久的回憶吧!

EP21 天水圍
一提起天水圍,大家想到的是《日與夜》? 還是《夜與霧》?
《夜與霧》我至少看了三次才終於有勇氣提筆和大家分享這部電影。許鞍華導演向來以不過於舖張的劇情,擅長用最簡單的方式帶給大家一部極具後作力的電影,無論是《天水圍的日與夜》或是《天水圍的夜與霧》皆是。也許更是因為如此,張愛玲許多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時,都是由許鞍華導演操刀,畢竟張愛玲筆下的人物刻劃的精緻,小情小愛與悲傷和憂愁,都無一不淋漓盡致地展現。
《天水圍的日與夜》描述的是一個極樂觀又任勞任怨的貴姐的故事; 相同的地點在《天水圍的夜與霧》中則是一宗慘絕人寰的家暴事件,著實讓人不勝唏噓…《日與夜》中充斥著平凡的家庭的生活,和你我相似; 《夜與霧》則是將『日』『夜』拆開後在中間加上了『霧』,代表著一段人生不是只有白晝與深夜,其中厚的遮蔽雙眼的濃霧其實更令人不知所措的對未來感到迷惘及徬徨。

EP20 魔鬼中的天使
《魔鬼中的天使》如果可以誰不希望愛著愛著就永遠? 即使是透過靈魂切割出一半而成就另一伴的愛情,原應該彼此都是擁有二分之一,因為相愛之後才合二為一。可是誰又能料想得到,帶著自己二分之一靈魂的另一伴,卻依然會選擇離開…
記得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嗎?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EP19 青春住了誰 ?
《青春住了誰?》
也許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
或是這一輩子再也戒不掉的習慣、
可能是一段熱血沸騰的衝勁、
或是一趟離家萬里的長途旅行、
甚至是陪伴著你最久,一起走過你人生每一座里程碑的一輛機車…
那麼,你的青春,住了誰?

EP18 我們聊聊吧 1 - 瘋狂的獨立實作
今天要分享一下FiFi成為電影系新生的第一門課『獨立實作』! 真的是被震撼到久久不能自已 (暈) 完全沒有想到必須自己完成一部15mins的短片 (淚) 好險我們有強大的應援團隊,包山包海包教我怎麼寫人設、故事大綱、分場大綱,甚至連分鏡表的ppt都可以有sample提供~~ 現在根本處在於FiFi一個人唸碩班,左鄰右舍都在陪我一起唸碩班的概念 (大笑)
在這一集當然要感謝再感謝我強大的後盾們,再來就是和大家分享一下FiFi如何被教授嚇瘋的始末吧Go

EP17 麥路人
我特別喜歡阿珍 ( #楊千嬅 /飾) 這個角色,大概是同樣身為女人吧。雖然成為『同路人』,但更多的原因相信是為了一份感情。即使劇情並未將這一段描述的特別詳盡,可我認為這就是最棒的地方了,因為我們總是猜不透未來。
根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2019年發佈的調查,截至2018年底,香港露宿街頭者的登記人數,由2013年的780人上升至1270人,當中接近4成是住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或者其他速食店,這些人被稱為「麥難民」,反映出房價高漲、貧富懸殊的社會慘況,而《麥路人》這部電影,說的就是這些人的故事。
希望大家會喜歡麥路人,也希望大家要先準備足夠的衛生紙,以上~

EP16 不歸路
我的青春 也不是沒傷痕 是明白愛是信仰的延伸
甚麼特徵 人緣還是眼神 也不會預知愛不愛的可能
有過競爭 有過犧牲 被愛篩選過程
學會認真 學會忠誠 適者才能生存
懂得永恆 得要我們 進化成更好的人
2015年廖輝英著作《不歸路》這本小說,破除了常規故事裡常見以男女主角為故事主線的情節,反而以第三者的視野來觀看自己的一生。
在愛情故事中,如果把每一個人設都拆成單一線條來欣賞時,其實每一個人的愛情都是獨一無二; 那麼,為什麼道德觀念和法律層面要賦予第三者這個名詞? 有的時候,第三者並非在自己已知第三者的前提下愛上對方 、或者有的時候對方給予了彼此有共識的未來的承諾,所以只是因為家醜不外揚,才會落得大家指著第三者的鼻子罵? 所謂一個銅板拍不響,錯與對之間存在的模糊地帶,無論事隔多久,依然沒有人願意正視它,不是嗎?

EP15 So Close yet So Far
戀人們向左向右,有情人忽遠忽近。
在《忽遠忽近》裡男孩和女孩住著的只隔了一條馬路,他們可以同時站在窗邊揮手、大聲呼喊對方的名字,但是卻沒有勇氣更靠近彼此。「我們在一起吧」女孩藉由夜深人靜的海風低聲的說著,男孩卻沒有回答。從托兒所到國中、從高中到大學、從大學到出社會到追逐夢想,總是有一個人會讓你牽掛在心裡放不下; 好像是蒲公英因為微風的吹送飛進你的心裡,慢慢茁壯長大。但是當你發現它的存在時,已經捨不得再讓它隨風吹散,你只想好好地、輕輕地、溫柔的守護著這株長在你心裡的幼苗; 用血和肉為它築起一道高牆,只是沒想到自己也被隔開來了,只能永遠隔著一道牆關心他。
每個人心裡面都有那樣一個人,朋友以上、戀人未滿。跟朋友相比,他總是更加知道你的痛處,很願意隨時戳戳你; 跟戀人相比,他陪伴你更久,更知道你的喜好,共同分享大大小小好的壞的各種記憶,願意隨時在你身邊而沒有壓力。明明在一起那麼合拍,但卻擔心一跨界就打壞了默契。明明那麼熟悉、明明跟他在一起感到最舒適,但也許我們總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就把自己的心跡遼草地帶過。只在某次醉後裝傻說:「到35歲那一天,如果我們都還單身,那就在一起吧…」
然後,35歲飛快到來…

EP14 世界的盡頭 - 中央車站
《中央車站》於1998年上映,當時獲得許多影展獎項。在女主角朵拉滿是皺紋和乾枯的頭髮又銳利的眼神下,我們居然輕而易舉的就被矇騙了,以為她真的只是個脾氣差的中年婦人; 不過,約書亞童稚的堅持和小孩子的韌性,像是不會輕易被狂風吹倒的嫩芽,即使是貧瘠的土地上仍有機會落地生根長成一棵大樹。
開場的第一個鏡頭,巴西里約熱內盧的中央車站,下車的旅客眾多; 一個中年身材婦女對著鏡頭說:「親愛的,我的心裡只有你。不管你以前做過多過份的事,我都愛你。你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對你的感情永遠不會變,我等你回來。」
這是一部具有多重涵義的故事,表面是尋親之旅,內在包含了靈魂、信仰、救贖都同時出現在這趟旅途中。電影裡的每個角色都像是要來拯救朵拉的,所以他們的名字幾乎來自於聖經,基本上都是耶穌的家旅成員,例如電影開始約莫3~5分鐘時的小男孩約書亞,以及他的父親耶穌…
我看見你眼神中的無助,但是現實的苛苦並不容許我有一顆柔軟的內心。當然你會說這世界該如同你眼裡般的純淨又充滿未來的希望,可是我啊~ 經歷那蒼桑、經歷了沉浮,我看透了人生不過只是生命的轉換詞,不需要有任何憧憬、也不需要有善良,這是我們的世界; 一但你將期待賦予在他人身上時,你會得到的是滿身傷痕。只是孩子,我還捨不得告訴你這些殘酷的未來,我只知道我所過得生活並不足以填補你渴求的一個家庭的溫暖; 當我這麼告訴自己的時候,我竟然忍不住地流下眼淚,當我帶著你走遍近乎半個國家的領土、當我看著你居然聰穎地想出賺錢的方法、當我發現你眼中對我涵蓋的溫暖,我才真正明白自己的歸屬,不只是耗費生命般的簡單。請原諒我,如果我原諒你的任性,因為有你,我發現了我還是可以選擇成為一個相信美好的人。

EP13 老派約會之必要
《老派約會之必要》
帶我出門,用老派的方式約我,在我拒絕你兩次之後,第三次我會點頭。
不要MSN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What's App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
我們要散步,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
我們今晚因為相愛而懂得狡猾,老派的…
節取自李維菁作品/ 我是許涼涼

EP12 獵食者
==================本次內容建議年滿18歲後閱覽===============
《戀童癖》
很遺憾,事實告訴我們,受害者首次遭受性侵害的年紀,以三歲為最多。
「是沒錯啦! 常和幼童接觸的人當中,若有人是同性戀,就有這種風險。」
很遺憾,事實告訴我們,性侵害的加害者多數是男性異性戀者。
「是啦! 不過我們這附近沒有那樣的變態。」
很遺憾,事實告訴我們,你們家附近就有那樣的變態。美國司法部估計,平均每二.五九平方公里就有一名猥褻兒童犯。
「嗯……至少警察知道哪些人是性侵害者。」
事實不盡然如此。猥褻兒童者遭逮捕之前,平均已有五十至一百五十名兒童受害,被捕之後,他們甚至還會供出更多案件。
當逃避現實的藉口全都被一一擊破,有些父母的態度會轉為消極放棄,幾近不負責任。「既然如此,我們做什麼都沒用。」這種不當的宿命態度,往往會讓孩童身陷極端險境。
有些父母不認為性侵害會危害兒童,由此衍生出另一種常見的說法:「嗯,小孩子的適應力強,發生不好的事,很快就復原了。」
事實絕非如此! 小孩子不會復原。他們會設法調適、隱瞞或壓抑。有時他們會接受現狀,繼續過活。但是他們不會復原。
獵食者 by Anna C. Salter /著

EP11 有故事的人 Ⅱ - 老師
老師 : 你叫我詳細說清楚,但我怎能說得太清楚。上一篇週記是上一篇的事,是上星期的,而這一篇,是這個星期的。星期六我寫了,星期一才交給你,你星期二才會看吧? 但星期二,已經太遲了。父親星期日晚便會回來。
我怎能詳細告訴你呢? 今次的事情都還未發生,發生了的,我一想起便作嘔,有時候會頭痛、有時候又胃痛。總之,都是痛,很痛。
老師,今天是星期六,而星期日,我的父親便會回來了。
人格分裂的主因多數從患者的童年開始追索; 童年所受的創傷是很普遍的人格分裂的成因,97%的患者在童年時代承受過精神上無法逃離和擺脫的創傷。性侵犯在這些童年中所佔的比重為83%,而這83%中,80%又為近親亂倫。肉體虐待的個案佔童年創傷中的75%,而這些數字中,90%為肉體虐待與性虐待的結合。嚴重疏忽照顧的個案為童年創傷中的65%。而45%的創傷中,是因為目睹至親慘烈身亡而引發。『當小孩遇上創傷後,這種創傷又多數是重複性的,當中又帶有不可預計的成分,這創傷帶來的巨大壓力,令小孩從腦海中產生出一種以身分移轉的逃避,這其實是一種防衛,是一種無其他方法逃避之下的唯一防衛。從這些身分移轉的逃避中,小孩得以忘記創傷的痛苦,這種自我防衛能力,目的在保護主幹性格。要留意的是,那巨大而承受不了的創傷,不是由成人去區別界定的,而是由小孩本身去決定,這種創傷是否巨大到他要利用一個移轉的身份去逃避。』
by 深夜與早晨的周記 / 深雪 著

EP10 有故事的人 Ⅱ - Morgana
Morgana - 她代表著性、情慾、仇恨、內疚、悲劇、不安。她在黑夜的中央偷偷潛進人的夢境,給他們色慾的幻覺。Morgana也代表亂倫,她與同母異父的弟弟交媾,然後又密謀叛變他。
Morgana其實有著可憐的身世,她原是一個小國的公主,母親貌美如花,她卻容貌醜陋,自小便受盡歧視。唯一的心願是得到美貌以求公平的對待。而不幸的事情又降臨了,她的父王被殺死,母后則被殺父仇人強姦,她生下的兒子被仇人帶走,母后不久病逝,留下孤苦的她。
邪惡女王看中了她,給她美貌,條件是要聽命於邪惡女王。Morgana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美貌,這是她一生都欠缺的。得到了美貌的女人,什麼勾當也會答應。邪惡女王更賜給她魔法,令她是天下無敵的。
就在她享受著自己的美貌與力量時,任務便來了,邪惡女王命令Morgana勾引年輕的約瑟王,並要求Morgana懷下約瑟王的後代…
Morgana是樂加柔的英文名字,是加柔的中學老師為她取的…而中學老師是加柔人生裡很重要的角色,當加柔已經蛻變為Dr.Higgins之後,『週記』這個名詞還是隱隱牽動著加柔的情緒…
我們誰不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呢? 走過二、三十年的生命,回頭看看原本歧嶇的道路其實都豁然開朗了起來,原來目標早就那麼地清楚,而我注定要走過蜿延的小路,才能夠遇見你…

EP9 有過便算,愛過亦然
當你對愛情有著渴望的時候,轉眼就可以瞥見一間高貴華麗的內衣店Mystery。只要光顧這裡,就能得到必贏的愛情。
「我給妳性感、給妳智慧、給妳力量。女人,妳放膽告訴我,妳還想要些什麼?」
我可以給妳妳想要的愛情,但凡在愛情中承受的傷和流過的淚水都是妳必須付出的經過; 然而,再美麗有智慧的女人,總都有過不了的英雄關。當妳愛上他時,他是妳的天與地,所以妳會縱容他的一切,包含與其他女人共享一個男人的一顆心; 可是當他將妳的存在視作理所當然時,原本感動的付出都變成負債,他還不起、也不想還…
十三世紀的義大利詩人但丁,與比雅翠斯初遇後,她就成為他一生的摯愛及靈感女神。比雅翠斯在一二九○年去世,只有二十四歲; 二十年後,但丁的傑作『神曲』誕生了,詩中彌漫著詩人對逝去的愛人的情意,經歷了半生,愛情依然不變…
狄更斯寫道:「為了你,為了你所親愛的任何人,我願意做任何事。倘若我的一生中有值得犧牲的可能和機會,我甘願為你和為你所愛的人犧牲自己。」
愛情中的奉獻精神,深深吸引著女人,當把自己如羔羊般奉獻出去,愛人就如神那樣至高無上地接收這份祭禮,這種虔誠的愛情,簡直令人血脈沸騰。
愛情宗旨一、真心投入過就是贏。愛情,為的是捉緊那愛過的感受。『只要愛過就不枉此生』

EP8 有故事的人 Ⅰ
我們已經翻越孽子的高牆,與卸下囍宴的武裝。盛夏光年的青春在女朋友男朋友間徘徊,衝撞著醉生夢死般的藩籬。誰先愛上他的都不是重點,我們只期盼可以用愛做的靈魂展翅飛翔。

EP7 大象席地而坐
「對我而言,這幾十年我都在餵自己糖衣炮彈。以為換一個地方,就有新的生活。其實人生最好的狀態是,你站在這裡,看著遠方,感覺那裡一定比這裡好,而不要過去。」其實滿洲里的那隻大象算什麼呢? 它是一個讓你對這個社會仍存有「渴望」的虛無。電影中,有許多細節的前呼後應,是讓這部電影感受到細膩的安排。你以為影中那些脆弱或是渺小的人們,不過就是整個世界下的我們; 擺脫不了的現實,無力改變的冏境,是一個又一個小小的我們,堆積出了「席地而坐的大象」的傳說。
上帝經常會讓你一無所有,再給你一點甜頭,這點甜頭就是在閉上眼睛的一瞬間,讓你錯覺擁有了很多東西。by胡遷

EP6 誰都會說我愛你
天長地久或轉眼成空,都是一份愛情可能擁有的時間; 從滾燙的肌膚到滾燙的淚水,都是愛情的溫度;
但如果只能用一種顏色形容愛情,那就是深藍,最變化莫測的深藍。
像大海,像夜空,看似單調,其實,有最豐富的色澤… by吳淡如《誰都會說我愛你》
從愛情出現開始就是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可惜的是這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你選擇了A或是B或是C都只有用時間才能證明答案的有效性; 尤其,我們誰也不知道愛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衰老的? 是因為即使同住一屋簷下,但是一個玩手機、一個在看電腦? 還是你可以無所謂的對方洗澡的時候進去上廁所? 沒有任何的sign就這樣突然的出現。我們用盡了千百個理由來當作分手的原因,你不只希望說服對方、也渴望說服自己,然而,其實誰也說服不了誰,就像《怪胎》電影中,他們將分手的理由加諸在『強迫症』,而不願意說出『不愛了』這句話。
EP6 誰都會說我愛你延續了EP3 的故事,我們都還是選擇了飛蛾撲火張開雙翅迎接那道迷人的光線,唯有待愛情燃燒成灰燼,還心繫著這是一個結局的代表。愛情是一段長長的旅程,能夠走到最後陪伴著你的究竟會是誰呢?

EP5 從29到30
HI FiFi :
謝謝你這30年來的照顧,
很開心你開始會為自己多想一些、多愛自己一點、然後也成熟了一些。
你享受一個人出國旅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讓自己更快樂。
你不再害怕一個人的寂寞,所以就隨便找個某某; 也明白如果你愛一個人,對方也剛好愛你,是幸運; 如果對方不愛你,也只是命。
但如果你可以因為對方能力很好,就和他在一起的話,現在,你應該是個小富婆了。換個角度想,你還依然相信愛情,就不會太感傷(笑)。
也許你還要一個人獨立很久,但,這都沒有關係。因為你會更明白,懂得愛自己比愛上另一個人,更不容易。

EP4-2 愛上飛官 : 一別一生【那一年,我們的天空很蔚藍】
十歲那年夏天,第一次遇見他,心就動了,鼓起勇氣問:「我們可不可以做朋友?」
她知道,這輩子,她的心裡只裝得下他。
年齡漸長,家族中糾葛不斷的情愛事件,使她對愛失去了信心,怕自己像美人魚一般失去聲音也失去愛情,卻逃不開他的天羅地網。
明知跟他的愛情註定沒有結果,仍然放任自己的心靈被撕扯、被煎煉。
為了塗抹彼此,各自結交了無數的情人,在每一個擁抱背後,卻是更深的思念。
飛蛾撲火吧! 飆車玩命吧! 只要他開口,她願意為他毀滅。
可是,他始終沒有開口,她以為,他的心裡早就有了別人。
直到一個海風送來炎夏味的早晨,蔚藍的天空突然飄過一朵烏雲,答案突如其來揭曉了,但是,她已經要嫁給別人了。
還來得及嗎?
誰沒有奮不顧身的投入愛情的懷抱過?
即使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合都無所謂,彷彿只有燃燒自己後灰飛煙滅才值得被歌頌。
多年後,回頭看看青春時的自己,一面搖頭卻又一邊微笑,那是再也重拾不了的勇氣了。
柔柔愛上向翊那年才國小,對於眼前這位超級遠房的新戚,柔柔怎樣也不肯喊出:「表叔」,那個時候起,愛情已經悄悄萌芽,在他們還不懂愛情是什麼的時候。
時光咻的一聲前進,都二十多歲的兩人,從來不提及自己內心禁錮的情愫,然而每一小張隻子片語、或是一個眼神的擦身而過,兩條該是平行線不會有交集的柔柔和向翊,其實都沒有發現命運早已經給過他們許多次的機會,任憑從指縫中溜走卻又牽腸掛肚著。
最後在命運的安排下,來不及說再見的倆人,從此各分天涯; 最痛苦的不是一別一生,最痛苦的是你以為熾熱的愛情其實早在不知不覺間已經開始,而倔強的倆人,就再也不見。

EP4-1 愛上飛官 : 嘻笑怒罵,是驅走滿是寂寞的最好方法【一把青】
男人的戰爭打起來很壯烈,
課本裡很愛寫,你背都背不完。
而女人的戰爭是另外一種,
細水長流,一輩子都打不完。
在EP4裡,我們分享著關於空軍的愛情故事; 本是要介紹溫小平小姐的《那一年,我們的天空很蔚藍》,可不得不提到白先勇大哥早期作品一把青收錄於《臺北人》中的短篇文集。
同樣是女人愛上飛官的故事,在不同的年代都有著一別一生的刻骨銘心;
妳有深愛著一個男人到願意世界毀滅只希冀一個承諾嗎?
你有深愛著一個女人到願意放棄夢想的追逐嗎?
充斥著不安定的分子牢牢地將彼此牽繫著一份愛情…
我們說愛可以有多濃厚? 可不可以濃烈到失去後只能截斷掉前半段人生? 可不可以厚到足以支撐徒留下一人後破碎的日子?

EP3 NORMAL PEOPLE
●愛情沒有先來後到,只有不被愛的人才是第三者 by莎士比亞
●於情於理,都不應該離開現任的愛人
●於情於理,為什麼要讓自己覺得委屈
●於情於理,這是你的人生,追求自己的快樂錯了嗎?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EP 插播 : 可不可以 V.S 怪胎
肆一 :“不要去後悔,把力氣拿來往前看,不要讓「現在』變成了「未來的後悔」,才是重要的。”
為此,我們花了好多時間耐心地等刻只屬於我們兩個人的時刻。鬧鐘響的時候,期待你會不會和我說”早安”? 夜晚入睡時不經意的丟訊息給你說”晚安”,我一直等待著,天真的以為愛情是場馬拉松賽,誰能堅持到終點就是贏家,但我忘記了愛情不該是面獎牌拿來炫耀,也忘記有的人根本不在意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在剛剛好的時間出現的你和我,就湊成了一段愛情; 但是我們太深信情比金堅了,從一開始就幻想的太過美好,然後就忘記了隨著時間的前進,你曾經愛我的原因,也可能會變成你不愛我的原因…

EP2 今敏導演作品東京教父
《連愛也一起拋棄了》
小花說:「當他們拋棄孩子的時候,他們連愛也一起拋棄了,就像是垃圾一樣。我要去找到她的父母,問問他們拋棄孩子的原因,如果我可以原諒他們,那我也可以原諒我的父母吧。」
世間本交織著深情與無情
你選擇了前者,也理解了必然的後者,
前行的路上,因此更知道,這個世界為什麼需要我們活著。
by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

EP1 終於,還是愛了…
我願這突如其來的靈心相遇
帶給彼此的是晚年的慰藉
像流星般
照耀我們本來已經疲憊的生命
它在心中永遠存在著一個安定和欣慰
即使你在遠方
縱然有一天我要別離
--------------------------------by 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