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By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非常林奕華】劇團官方頻道 Podcast
內容持續更新!
-
非常林奕華 成立於 1991 年,屬香港藝術發展局「優秀藝團計畫」資助團體。三十年來,超過60部作品皆屬原創,無論在題材、觀眾群、影響力,均涵蓋大中華不同地區。台前演員、幕後主創皆為一時之選。致力以前瞻的視野開拓華語戲劇的現代性與可能性。
-
林奕華,亞洲頂尖劇場藝術家。於香港出生,中學畢業前曾在麗的電視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擔任編劇。1991年旅英期間成立非常林奕華,先後在倫敦、巴黎、新加坡、香港、北京等城市發表舞台創作。1994年憑電影《紅玫瑰白玫瑰》(關錦鵬導演)獲台灣金馬「最佳改編劇本」。2017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戲劇)。林奕華亦致力於文化及教育工作,自1997年至今,分別在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人文素質教育、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擔任講師。
-
非常林奕華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www.eldt.org/
內容持續更新!
-
非常林奕華 成立於 1991 年,屬香港藝術發展局「優秀藝團計畫」資助團體。三十年來,超過60部作品皆屬原創,無論在題材、觀眾群、影響力,均涵蓋大中華不同地區。台前演員、幕後主創皆為一時之選。致力以前瞻的視野開拓華語戲劇的現代性與可能性。
-
林奕華,亞洲頂尖劇場藝術家。於香港出生,中學畢業前曾在麗的電視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擔任編劇。1991年旅英期間成立非常林奕華,先後在倫敦、巴黎、新加坡、香港、北京等城市發表舞台創作。1994年憑電影《紅玫瑰白玫瑰》(關錦鵬導演)獲台灣金馬「最佳改編劇本」。2017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戲劇)。林奕華亦致力於文化及教育工作,自1997年至今,分別在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人文素質教育、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擔任講師。
-
非常林奕華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www.eldt.org/

艱辛歲月(階段展演)給觀眾的開場——導演林奕華
艱辛歲月(階段展演)給觀眾的開場——導演林奕華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Jan 12, 2023
00:00
06:04

艱辛歲月(階段展演)給觀眾的開場——導演林奕華
艱辛歲月(階段展演)給觀眾的開場——導演林奕華
給觀眾的開場
「各位朋友,你好,歡迎大家來到西九自由空間的細盒,馬上要在這裡發生的, 是非常林奕華未來的作品《艱辛歲月》的階段展演(Work-in-Progress),我想先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創作這個作品的來龍去脈⋯⋯」
——————————————
自由空間 X 非常林奕華 《艱辛歲月》(階段展演)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 自由空間細盒
12-15.1.2023(四至日)8pm
金燕玲X張國穎X鄭君熾
非常林奕華 https://www.eldt.org
節目專頁 https://www.eldt.org/hardtimesworkinprogress
西九文化區網站 https://www.westkowloon.hk/tc/hardtimeswip
#劇場演出 #相關分享
Jan 12, 202306:04

兩個人的一一之14首搖籃曲試聽 - 我已經好幾天都沒睡了
兩個人的一一之14首搖籃曲試聽 - 我已經好幾天都沒睡了
從劇院到展覽館,《兩個人的一一之14首搖籃曲》 是來自電影《一一》的靈感和回應疫情時代所誕生的映像裝置藝術作品。
在電影《一一》裏萃取的7句對白,由陳建騏配上旋律,路嘉欣、王宏元分別唱出。
只有一句歌詞的歌,讓久鬱在心頭的低氣壓,隨歌聲,或轉化,或消散。
Sep 23, 202201:15

兩個人的一一之14首搖籃曲試聽 - 我現在閉上眼睛看到的世界好美
兩個人的一一之14首搖籃曲試聽 - 我現在閉上眼睛看到的世界好美
從劇院到展覽館,《兩個人的一一之14首搖籃曲》 是來自電影《一一》的靈感和回應疫情時代所誕生的映像裝置藝術作品。
在電影《一一》裏萃取的7句對白,由陳建騏配上旋律,路嘉欣、王宏元分別唱出。
只有一句歌詞的歌,讓久鬱在心頭的低氣壓,隨歌聲,或轉化,或消散。
Sep 23, 202200:59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袁錦倫 (影像導演)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袁錦倫 (影像導演)
「經常感受生活,甚麼事都去八卦,Ideas才會出現」
拍攝【分Sh(ar)e享】的人來分享:對於影像導演 #袁錦倫來說,「分享」是怎麼一回事?他又是如何做「分享」?
由Ideas(意念)怎樣來開始聊起,有沒有Ideas不只是說提出很好的設計想法,還影響著我們跟別人聊天的方式和經驗;要去拍一部「分享」訪談作品,作為影像導演,他有怎樣的Ideas,創意又是如何在【分Sh(ar)e享】中體現。
🎥用鏡頭記錄故事的人,也用設計和剪接說故事。
觀看影片:https://youtu.be/HoYfMT1qmlg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yKs6r2
YouTube https://bit.ly/3Lr5VZx
——————————————
分Sh(ar)e享
AFA x MOViE MOViE 亞洲電影巡迴放映2022
#亞洲電影巡迴放映 #AsianCinerama #亞洲電影大獎學院 #AsianFilmAwardsAcademy #MOViEMOViE #分享Share
May 29, 202201:04:01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林珍真 2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林珍真 2
黑色給予Jen很大安全感,但對Edward來說是他的迷信...
圍繞「衣著」接住講:怎樣穿衣服反映我們的「格調」,還是「角色」?
上次Edward分享說自己衣櫃都是淺藍色襯衫和卡其色褲,「工作服」能讓他找到靠岸的碼頭,不用特定為自己去找一個身分和場合,可以跟周圍環境好好融入。
【分Sh(ar)e享】幾位女演員的衣櫃,又是怎樣的世界?
讓我們重新閱讀幾位女演員,演員之外她們所「穿」的各個角色,女性、女兒、母親和太太的故事,以她們作為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
觀看影片:https://bit.ly/3sOLqQh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林珍真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yKs6r2
YouTube https://bit.ly/3Lr5VZx
May 24, 202244:17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林珍真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林珍真
「傾偈」可以怎樣開始?
和林奕華「傾偈」,你會問他甚麼問題?
「如果現在你的衣櫃只可以保留三件衣服,你會想保留哪三件?」林珍真這樣問。
問題接問題,故事接故事,
想像與好奇,經驗與分享!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好好享受「傾偈」帶來的樂趣和啟發性~
觀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gD3Nv7MPEg&t=4s
特備節目《點解要傾偈?!》林奕華 X 林珍真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yKs6r2
YouTube https://bit.ly/3Lr5VZx
May 11, 202248:02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五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五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 導演分享
✏️小編圈重點 第五集
-看一部電影,導演講故事的方式比故事本身更有意思?
-電影《海灘的一天》帶出了甚麼哲學命題?
除了劇場,電影是林奕華醉心的另一個天地。劇團30週年,首次改編電影進行舞台創作。在這之前,其實林奕華是怎麼看電影的呢?年初《一個人的一一》首演前,導演林奕華親自錄製影片,分享他第一次觀看楊德昌導演電影時的感受,還有後來改編《一一》創作舞台劇的原因,以及電影如何影響他「觀看」與「說故事」方式。
Jan 05, 202208:20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四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四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導演分享
✏️小編圈重點 第四集
-你有試過看完一部電影後,很想要「回信」給電影的導演嗎?
-楊德昌七部電影都有一種「個性」?
-《一一》洋洋這個角色為甚麼如此重要?
除了劇場,電影是林奕華醉心的另一個天地。劇團30週年,首次改編電影進行舞台創作。在這之前,其實林奕華是怎麼看電影的呢?年初《一個人的一一》首演前,導演林奕華親自錄製影片,分享他第一次觀看楊德昌導演電影時的感受,還有後來改編《一一》創作舞台劇的原因,以及電影如何影響他「觀看」與「說故事」方式。
Jan 05, 202210:03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三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三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導演分享
✏️小編圈重點 第三集
-你是怎麼「看」電影的呢?
-電影導演如何用靜止鏡頭,給予我們更大空間,從而看到更多?
除了劇場,電影是林奕華醉心的另一個天地。劇團30週年,首次改編電影進行舞台創作。在這之前,其實林奕華是怎麼看電影的呢?年初《一個人的一一》首演前,導演林奕華親自錄製影片,分享他第一次觀看楊德昌導演電影時的感受,還有後來改編《一一》創作舞台劇的原因,以及電影如何影響他「觀看」與「說故事」方式。
Jan 05, 202215:12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二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二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 |導演分享
✏️小編圈重點 第二集
-在電影裏,「說故事」不一定要使用語言嗎?
-《一一》裏面洋洋說:「我只能看見前面,看不見後面,是不是有一半的事情,我們永遠
都看不見呢?」這句話有沒有帶給你甚麼啟發呢?
-我們知道自己是怎樣「看」事情的嗎?
除了劇場,電影是林奕華醉心的另一個天地。劇團30週年,首次改編電影進行舞台創作。在這之前,其實林奕華是怎麼看電影的呢?年初《一個人的一一》首演前,導演林奕華親自錄製影片,分享他第一次觀看楊德昌導演電影時的感受,還有後來改編《一一》創作舞台劇的原因,以及電影如何影響他「觀看」與「說故事」方式。
Jan 05, 202213:57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一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第一集|《一個人的一一》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 Yi
和楊德昌相遇的最好時間|導演分享
✏️小編圈重點|第一集
-你有一位很喜歡的電影導演嗎?為什麼會喜歡他/她呢?
-《一一》裏面胖子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你會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除了劇場,電影是林奕華醉心的另一個天地。劇團30週年,首次改編電影進行舞台創作。在這之前,其實林奕華是怎麼看電影的呢?年初《一個人的一一》首演前,導演林奕華親自錄製影片,分享他第一次觀看楊德昌導演電影時的感受,還有後來改編《一一》創作舞台劇的原因,以及電影如何影響他「觀看」與「說故事」方式。
Jan 05, 202206:44

「我們的邀請」第四集(嘉賓: 彭秀慧 Kearen Pang)|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我們的邀請」第四集(嘉賓: 彭秀慧 Kearen Pang)|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我們的邀請」✨ 2020.8.7
看著一系列的錄像,就像是發了一場夢。 到底現實與潛意識之間,那個才是你? 遊走在映像與舞台,演員彭秀慧是如何看「創作」呢?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我們的邀請」第四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4z0Dyzbo4Y&t=1s
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x非常林奕華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因為疫症,全球劇場面對旅遊限制、演出取消、改期等種種未知數,何時重開亦說不準。即使疫情稍為平息,經過各種變化,如對密閉空間的憂慮,和網絡上看不完的免費演出,觀眾對重回劇場的信心、興趣和期待,跟從前是否一樣?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劇場錄像系列探討當劇場現場演出經歷這段未知與巨變之後,觀眾、演員和劇場這種表演藝術的關係。30位香港演員不經綵排,獨自走入當時尚未重開的自由空間大盒,站在舞台上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訴說最真實的感受。他們的憤怒、激情、直覺、思考、恐懼、期待,凝固成30條長度不一、情緒紛陳的影片。
觀看《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片段: https://bit.ly/3j0D0P8
計劃詳情:https://www.eldt.org/aninvitation-onemptytheatre
Jan 05, 202255:33

「我們的邀請」第三集(嘉賓: 劉祺豐 KeeHong Low @自由空間Freespace)|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我們的邀請」第三集(嘉賓: 劉祺豐 KeeHong Low @自由空間Freespace)|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我們的邀請」✨ 2020.7.31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的創作的靈魂— #劇場指導 劉祺豐 KeeHong 將會和我們分享作品從源起到成品的轉化。
面對劇場關閉、演出取消,這個實驗帶給「劇場」什麼新的想像?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我們的邀請」第三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LCtyicaDE
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x非常林奕華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因為疫症,全球劇場面對旅遊限制、演出取消、改期等種種未知數,何時重開亦說不準。即使疫情稍為平息,經過各種變化,如對密閉空間的憂慮,和網絡上看不完的免費演出,觀眾對重回劇場的信心、興趣和期待,跟從前是否一樣?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劇場錄像系列探討當劇場現場演出經歷這段未知與巨變之後,觀眾、演員和劇場這種表演藝術的關係。30位香港演員不經綵排,獨自走入當時尚未重開的自由空間大盒,站在舞台上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訴說最真實的感受。他們的憤怒、激情、直覺、思考、恐懼、期待,凝固成30條長度不一、情緒紛陳的影片。
觀看《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片段: https://bit.ly/3j0D0P8
計劃詳情:https://www.eldt.org/aninvitation-onemptytheatre
Jan 05, 202259:55

「我們的邀請」第二集(嘉賓: 袁錦倫 Kenneth Yuen @Gain Production)|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我們的邀請」第二集(嘉賓: 袁錦倫 Kenneth Yuen @Gain Production)|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我們的邀請」✨ 2020.7.24
本集邀請到《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的幕後重要人物—影像導演及剪接:Kenneth Yuen 袁錦倫 來和我們分享影像的背後!
拍攝過程有什麼趣事?站在演員背後的他如何觀看這系列作品?當中的剪接蘊藏著什麼密碼?
由兩位導演 林奕華 袁錦倫 親身解說!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我們的邀請」第二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7JDkOg1Js
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x非常林奕華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因為疫症,全球劇場面對旅遊限制、演出取消、改期等種種未知數,何時重開亦說不準。即使疫情稍為平息,經過各種變化,如對密閉空間的憂慮,和網絡上看不完的免費演出,觀眾對重回劇場的信心、興趣和期待,跟從前是否一樣?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劇場錄像系列探討當劇場現場演出經歷這段未知與巨變之後,觀眾、演員和劇場這種表演藝術的關係。30位香港演員不經綵排,獨自走入當時尚未重開的自由空間大盒,站在舞台上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訴說最真實的感受。他們的憤怒、激情、直覺、思考、恐懼、期待,凝固成30條長度不一、情緒紛陳的影片。
觀看《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片段: https://bit.ly/3j0D0P8
計劃詳情:https://www.eldt.org/aninvitation-onemptytheatre
Jan 05, 202259:02

「我們的邀請」第一集(嘉賓:林珍真)|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我們的邀請」第一集(嘉賓:林珍真)|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我們的邀請」✨ 2020.7.17
這次我們請來《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的導演 林奕華 和演員林珍真為是次實驗解碼,分享創作過程中所得的啟發和感受。
如果劇場是一個兒童樂園,你會怎樣和它遊戲?
來玩一場劇場中的 hide and seek!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我們的邀請」第一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vcRwDDIRU
西九文化區 自由空間x非常林奕華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 》(An invitation: On Empty Theatre)
因為疫症,全球劇場面對旅遊限制、演出取消、改期等種種未知數,何時重開亦說不準。即使疫情稍為平息,經過各種變化,如對密閉空間的憂慮,和網絡上看不完的免費演出,觀眾對重回劇場的信心、興趣和期待,跟從前是否一樣?
《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劇場錄像系列探討當劇場現場演出經歷這段未知與巨變之後,觀眾、演員和劇場這種表演藝術的關係。30位香港演員不經綵排,獨自走入當時尚未重開的自由空間大盒,站在舞台上面對空無一人的觀眾席,訴說最真實的感受。他們的憤怒、激情、直覺、思考、恐懼、期待,凝固成30條長度不一、情緒紛陳的影片。
觀看《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片段: https://bit.ly/3j0D0P8
計劃詳情:https://www.eldt.org/aninvitation-onemptytheatre
Jan 05, 202201:03:44

2020.6.5 「心之訪談」第四集|《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
2020.6.5 「心之訪談」第四集|《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心之訪談」✨ 2020.6.5
最後一集由林奕華導演和實習生做總結,為《心之偵探》九個案件、九個符號解碼,如果每一個密碼都是一種現代人遂漸失去的東西,那麼,你會想起甚麼?又或者想要找回甚麼?
重點提問
Q1 Google能夠取代老師嗎?
Q2 甚麼人需要聽甚麼樣的講座?
Q3 失戀為甚麼要唱K歌?
Q4 愛做和不愛做杯子蛋糕的兩個人,能夠理解彼此並相愛嗎?
Q5 新聞報導的是「真相」還是「真實」?
Q6 綜藝節目的藝人和觀眾,兩者間存在絕對的「主僕」關係嗎?
【一個人的時間】
2020年後劇場演出幾乎完全停擺,同時線上節目如雨後春筍。疫情的一年,林奕華創作了一個接一個的「場外場內」系列作品,回應其中許多疑問:對於認識自己和世界,現代人還可以有什麼選擇?
2020年4月《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舞台映畫於線上免費放映,期間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進行訪談,從劇名開始講解創作意念,更邀請戲中演員 葉麗嘉 Rebecca分享她出演的深刻經歷和感受。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心之訪談」第四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60C3eC-nA
Jan 04, 202201:05:06

2020.5.8 「心之訪談」第三集(嘉賓:郭家賜 Kary 藝術指導及形象設計師)|《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
2020.5.8 「心之訪談」第三集(嘉賓:郭家賜 Kary 藝術指導及形象設計師)|《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心之訪談」✨ 2020.5.8
嘉賓:郭家賜 Kary(藝術指導及形象設計師)
由Bowler Hat 到 Beau Brummell
由Dandy 到 New Romanticism
由Style 到Style Icon
由Social Standing 到Power Dressing
福爾摩斯的標誌打扮與今天穿T-shirt牛仔褲的我們有什麼意義?
大家來聽聽藝術指導及形象設計師- 郭家賜 Kary與導演討論如何運用符號和服裝設計回應《心之偵探》對於現代人各種心理狀態的提問。
【一個人的時間】
2020年後劇場演出幾乎完全停擺,同時線上節目如雨後春筍。疫情的一年,林奕華創作了一個接一個的「場外場內」系列作品,回應其中許多疑問:對於認識自己和世界,現代人還可以有什麼選擇?
2020年4月《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舞台映畫於線上免費放映,期間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進行訪談,從劇名開始講解創作意念,更邀請戲中演員 葉麗嘉 Rebecca分享她出演的深刻經歷和感受。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心之訪談」第三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_W3TWUDANI
Jan 04, 202258:20

2020.4.24「心之訪談」第二集(嘉賓:葉麗嘉 Rebecca)|《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
2020.4.24「心之訪談」第二集(嘉賓:葉麗嘉 Rebecca)|《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心之訪談」✨ 2020.4.24
嘉賓:葉麗嘉Rebecca
帶觀眾們以演員的視角感受《心之偵探》~
【一個人的時間】
2020年後劇場演出幾乎完全停擺,同時線上節目如雨後春筍。疫情的一年,林奕華創作了一個接一個的「場外場內」系列作品,回應其中許多疑問:對於認識自己和世界,現代人還可以有什麼選擇?
2020年4月《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舞台映畫於線上免費放映,期間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進行訪談,從劇名開始講解創作意念,更邀請戲中演員 葉麗嘉 Rebecca分享她出演的深刻經歷和感受。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心之訪談」第二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ZIsfarJE6Q
Jan 04, 202201:03:51

2020.4.17「心之訪談」第一集|《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
2020.4.17「心之訪談」第一集|《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
✨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 「心之訪談」✨ 2020.4.17
為什麼那不是煙斗!? 為什麼你不是福爾摩斯!? 你又會問怎樣的「為什麼」呢?
【一個人的時間】2020年後劇場演出幾乎完全停擺,同時線上節目如雨後春筍。疫情的一年,林奕華創作了一個接一個的「場外場內」系列作品,回應其中許多疑問:對於認識自己和世界,現代人還可以有什麼選擇?
2020年4月《心之偵探 This Is Not A Pipe and I Am Not Sherlock Holmes》舞台映畫於線上免費放映,期間林奕華導演與實習生們進行訪談,從劇名開始講解創作意念,更邀請戲中演員 葉麗嘉 Rebecca分享她出演的深刻經歷和感受。
觀看完整訪談影片:非常林奕華YouTube頻道
「心之訪談」第一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HT4upbIn4
Jan 04, 202242:50